泡出好咖啡的關鍵-不管你是用手沖、摩卡壺、法式壓、賽風各種沖泡方式都該學的咖啡原理。開咖啡店的更該學!

咖啡沖泡的關鍵原理

像我們一直提倡的,要想泡出好咖啡,的確有許多變因需要掌控。但我們真正該瞭解的,應該是泡出好咖啡的原理,而非一堆昂貴的器材。又或者是說,昂貴的器材相對於一般平價器材差別在哪?

咖啡的基礎原理公式

不廢話,泡咖啡最重要公式就在下面。

濃度1.6%=咖啡粉100g x 萃取率20%/萃取量(水、牛奶...etc)1250ml

上面這個公式,有兩個東西是泡咖啡前就能夠決定的,就是咖啡粉和水量。還有關於濃度,只的就是咖啡成份在水的比例。

咖啡金杯標準

其實歐美各國都有他們的精品咖啡標準,這種被整理出來的建議單位,稱之為TDS(Total dissolved solids),各國的精品咖啡組織建議的TDS區間如下。
美國 SCAA 1.15%-1.35%
歐洲 SCAE 1.2% -1.45%
挪威 NCA 1.3% -1.55%

也就是說,我們想要泡出一杯好咖啡,已經有了一個很好的指南針了,剩下的,就是萃取率的問題了。萃取率其實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,咖啡被萃取過多的話,常常會有一些怪味,我會建議萃取率控制在20%左右會是個大眾比較能接受的數字。

咖啡萃取率?

這時候就是各種咖啡沖泡方式不同登場的時候了,因為萃取率主要就是水如何和咖啡互動。牽扯到時間、溫度、粉的粗細等等。有些好的器材可以把咖啡粉磨的比較均勻,又或者是用濾泡的話可以利用注水的速度、高度等來控制水在咖啡粉間的時間等等。這時候有個細出水口的咖啡壺的確會有幫助,因為越弱的水柱,更能夠增加水在咖啡間的時間,吸收更多咖啡的析出物。

最重要的咖啡器材?

我自認為自己是理論務實派,沒有很迷器材或技術,對我來說,手沖滴再久再慢,想要做到的芳香味也可能也比不上法式壓泡四分鐘。如果想要投資沖泡咖啡技術的話,我認為最重要的其實是一台電子秤與咖啡濃度計。電子秤大家都知道是甚麼。但想要確認你必須要有咖啡濃度計,才能夠將上面的公式數據化出來。


這個ATAGO的濃度計我買台灣代理商的或大約要一萬多元。

這篇文章我就不談各種沖泡方式應該要怎麼泡了,只講最重要的核心公式,畢竟器材與技術無極限,但是數字卻能夠很明確的告訴你方向。只要有了電子秤和咖啡濃度計,就像是地圖與指南針一樣,你很難在泡咖啡的世界裡迷路。

我們如何利用上面的原則開發出30秒眼鏡咖啡組?

我們就是這樣子開發自家產品的,30秒眼鏡咖啡組把咖啡作成茶包的方式,先透過經驗法則定義出合適的水量和咖啡粉量,利用專屬隨身罐與保溫瓶,讓使用者不需要煩惱水量和咖啡粉量的問題。接著再針對各種使用情境,不斷地測試,不同的沖泡時間,需要多久可以達到適量的咖啡濃度,多粗的咖啡可以讓泡咖啡不致過度萃取。

我們必須要針對下列的使用情境去弄出好咖啡。

如果是早起,如何在八分鐘內泡出好咖啡?
如果是帶出門,咖啡如何在一個小時內不會過度萃取?
如果是用冰箱隔夜做冰釀咖啡,需要多少的水量?
能不能用冰箱,隔三天做出冰釀咖啡?
如果是泡拿鐵,需要多少的時間?

經過好幾個月的不斷測試與修正,才利用金杯咖啡的濃度建議值,調整出各種沖泡方式的建議。但即使如此,我們也不斷地在修正我們的咖啡,例如針對咖啡帶出門以後,如何讓使用者即使放了很久,也不致於讓咖啡粉過度萃取產生怪味。

 

咖啡玩家,想喝好咖啡的人?

也是因為不斷測試的這段時間,我大概也能體會到沖泡咖啡的樂趣(和痛苦,一天要喝很多咖啡舌頭會麻掉。),畢竟不過就是從咖啡析出天然口味到水或牛奶裡,居然可以有那麼多玩法,造就那麼多不同的口感,如果把泡咖啡當成一種娛樂的話,還是一件很有趣的事。如果你是個咖啡玩家,我很建議你可以利用我們上述的方法,應用在你自身的沖泡方式,如果只是想喝好咖啡的人,我很建議你可以參考我們的30秒眼鏡咖啡組。

不需要買機器,每天只要30秒的操作時間,價格等於麥當勞咖啡的續杯價,等於每天都用外帶的半價享受好咖啡。比起超商咖啡好喝很多,也不需要擔心赭麴毒素的問題。我自認為這樣的產品,針對想每天喝好咖啡的人,絕對是首選中的首選。

30秒眼鏡咖啡組產品頁面

DGI眼鏡日嚐粉絲團